是谁下令港警“10.1”佩发实弹开真枪?(图)



  图为中央社发香港10月1日反送中示威警员近距离实弹开枪击伤一名中学生照片
 

  台湾上报今天就香港警方实弹枪击反送中示威者,打伤中学生事件发表评论,指出让港府警队与香港人民互相仇视敌对、彼此视如寇仇,正是中国当局想要的。香港警方曾辩护说向躯干开枪是国际警方惯例,但文章指出,“镇暴不带枪”;因为在激情混乱的场面里,一方面是怕警察失控(电视剧)开枪伤(杀)人,另方面也怕警察被夺枪反而造成更大的危害。这几乎是全世界正常国家处理群众运动的一致作法,而港警明显反了这样的守则。

  据上报今天发表社评谈港警开枪前的一分钟。文章强调,让港府警队与香港人民互相仇视敌对、彼此视如寇仇,正是中国共产党想要的。

  该文章说,香港警察开枪击伤示威少年的画面震惊全世界,不同于流传在台湾社群媒体的“开枪前10秒”版本,这两天也流出一份“开枪前1分钟”的画面。画面里,落单的警察被一群勇武派示威者逮到,被一路追打,仓皇而逃,混乱间,警察跌坐在地,勇武派示威者正打算围殴他,但驰援的警力已经及时赶到,双方一阵乱打,在少年即将挥棍向警察时,员警掏出手枪击向他,少年流血倒地,一群人一哄而散。

  据该文章说,这个“港警开枪前1分钟”的版本,相当程度改变了港警开枪击杀少年的叙事,许多香港建制派蓝丝以此认为,黑衣人群起攻击警方,警察迫不得已自卫,才是开枪的主因。当然台湾也有不少人看似“中立”的说法,除了韩国瑜不着边际地宣称“反对暴力”以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柯文哲说,香港“纷扰”一直继续下去,就会“擦枪(开枪)走火”。

  据该社论认为,其实,这件事的是非关键不难理解,它不是“开枪前10秒”或“开枪前1分钟”的叙事方式,而是为何这些在前线执法镇暴的警察会配戴实弹枪枝的问题?台湾已经三次政党轮替,面对不同性质的街头运动,不分蓝绿政府的共同态度就是就是“镇暴不带枪”;因为在激情混乱的场面里,一方面是怕警察失控开枪伤(杀)人,另方面也怕警察被夺枪反而造成更大的危害。这几乎是全世界正常国家处理群众运动的一致作法,而港警明显反了这样的守则。

  社论说,画面里,驰援的香港警队员警最后都掏出左轮手枪对准身边的示威者与记者,而其中一个员警对半公尺外的少年击发,这显示让若干镇暴员警配枪已经是香港警队标准配备。有实弹配枪,就是允许香港警队开枪,要说港府允许镇暴警在特定状况下“射杀”示威抗议者也行。开枪后,一位勇武派示威者冲向前想关心受重伤的同伴,却立刻遭到员警压制,而员警急着举枪威吓其他人,却任凭中枪示威者继续流血长达三分钟,这画面早已揭示香港警民之间的对峙与仇视之深重。

  据该文章说,所以这不仅不是柯文哲说的“擦抢走火”,也不是他口中的“纷扰”,甚而不是他先前诠释的香港社会世代与阶级矛盾;这种向自己人民开枪的作法,其实是将香港人视为可以迳行枪决的“非我族类”,不会有任何一个权力来自于人民授与的政府可以这样统治自己的人民,而不受到任何的问责追究。某个程度来讲,让港府警队与香港人民互相仇视敌对、彼此视如寇仇,正是中国共产党想要的;因为它既然无法管治这群“刁民”,所以让冲突无线上纲,让港人互相埋怨,让社会无止尽地纷乱,等到香港社会遍体鳞伤,才是它坐收渔利的时候。毕竟,香港之于共产党的维稳,根本是化外之地。

  该文章说,但有“港警开枪前的1分钟”,当然也可以有“港警开枪前的24小时”,“港警开枪前的这3个月”。在“港警开枪前的这3个月”里,我们仿佛看到数次的百万港人上街诉求,却得不到任何回应,于是陆续有港人激愤抗争、以死明志,却还被殴被辱,主其事者却从不受追究,一夕之间,理当保护人民的香港警察却成为人见人怕的“暴警”与“黑警”;于是,港人抗争升级,暴力压制也同时升级,如此循环,还不知伊于胡底。

  该文章指出,在“港警开枪前的24小时”的版本里,我们看到一个被射杀的18岁少年曾志健一样的少年“阿伟”,他逐一在镜头前配戴自己的抗争配件,告诉记者他出来抗争的原因。他说,每次出来都预料自己会死,所以出来前就已经写好遗书了,交代同伴,如果自己浮尸江面,就把器官捐出来帮助别人;他说道,家人知道他在抗争,但因为怕父母难过,所以没告诉他们遗书的事;父母是支持他的,还哭着对他说,就是因为他们当年没站出来抗争,所以让下一代面对这样的事,“是我们拖累了你们”。

  该文章最后说,不管是港警开枪前的10秒钟、1分钟、24小时,甚或是3个月,都是香港正在发生的事,哪个叙事更接近香港的真实?其实不言可谕。如今香港的种种,就是一个极权政府硬要统治一群自由人的悲剧;令人无奈痛心的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